什么是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如何定义?主体结构是基于地基基础之上,接受、承担和传递建设工程所有上部荷载,是建设工程安全使用的基础,是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稳定、可靠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如此重要的施工环节,又如何把握主体施工过程质量呢?下面就和工程造价大数据网小编一起来了解,控制主体施工过程质量的几个环节。
一、地基基础施工过程控制
1. 严格按照图纸要求,且参照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确保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
2.基础放线控制,基础阶段定位放线采用外控为主,内控复合的方法。
3.在基础应考虑竖向结构的纵横向的轴线,应将其放出10cm的模板控制线,未模板提供校检。
4.垫层的找平。
5.底板水泥基的防水方案。
6.钢筋搭接绑扎的系数控制。
7.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8.上层网筋高度控制
9.地梁大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控制,不出现其蜂窝等现象。
10.混凝土养护时间控制,保证其养护时间不小于14d.
11.后浇带的施工过程控制,凿毛及清理等工作。以上均为施工部分过程。
二、钢筋绑扎搭接施工过程控制
参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及国家建筑标准图集16G101-1,2,3等。
1.钢筋的加工,所有进场的钢筋,经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加工,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复试不合格的钢筋。
2.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泥土、油污和壳锈,否则应清除干净后使用,受到机械损伤或有裂缝、锈蚀的钢筋严禁使用。除锈及钢筋清理应在钢筋绑扎前完成。
3.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钢筋应先调直后下料,宜采用钢锯或无齿锯下料。
4.钢筋连接接头,均应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并符合规范规定。
5.钢筋搭接要求,相邻搭接接头中心到中心的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6.次梁上铁的锚固长度按上表中Lab的0.7倍采用,且不小于200mm.
7.钢筋的绑扎,严格按照结构设计总说明中的具体要求以及规范进行钢筋连接、锚固、搭接、绑扎安装和保护层厚度的控制等。以上均为部分监管。
三、铝膜剪力墙及顶板主体施工过程控制
主要参照其建筑规范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修),《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20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验线,复核放线人员的轴线与墙线是否正确。
2.使用水平仪测量本层标高是否在控制范围内,超过设计标高10mm范围(设计时内侧墙身板提高10mm),需要做相应的找平处理。
3.墙身垂直参照线及墙角定位在剪力墙竖向钢筋离板面50mm、间隔500mm焊接与剪力墙身宽窄相同的Ф14钢筋定位,剪力墙墙头焊接两根,该工序直接影响墙面的垂直度,应专人检查。
4.安装墙板及校正垂直度,安装墙柱铝模前,根据标高控制点检查墙柱位置楼板标高是否符合要求,高出的凿除,低的垫上水泥砂浆,尽量控制在5mm以内。
5.楼面梁模板安装及校正,墙身垂直校正完毕后进行楼面梁底板模板安装,楼面梁模应板先安装底模,校正垂直后安装侧模。
6.安装楼面模板龙骨,检查所有部位线锤都指向墙身垂直参考线后,开始安装楼面龙骨。
7.安装楼面梁模板及调平,楼面对角线检查无误时,开始安装楼面模板,为了安装快捷,楼面模板要平行逐件排放,先用销子临时固定,最后统一打紧销子。以上均为部分监管。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具体实施对主体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工程造价大数据网小编认为,主体和地基基础一起共同构成的建设工程完整的结构系统,是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稳定、可靠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主体施工过程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走,再细节上严格把控,杜绝质量安全隐患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