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群建设项目占地区域广、建设规模大、组成单体数量众且功能形态各异,故其造价管理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全面性均高于一般单一建设项目或成片住宅开发项目,具体难点表现为七个方面。在这一期中工程造价大数据网的小编先给大家分享前三个方面的难点。
一、多头管理造成成本高且索赔多
大型公共建筑群建设项目由于单体建筑物较多,总体建设规模大,工期要求严,一般情况下,任一家单位均较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工作,故业主方往往会根据工期的要求,按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和使用的实际需求,划分若干标段,分别由相同专业能力的多家设计院、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甚至多家管理单位参与工程建设。
这势必会造成各类施工及其管理工作在业务交叉面存在一定空白点,需要更高更多层次的管理,从而造成管理成本增加。另外,多头管理的不统一性势必会带来各类索赔的发生,造成整个项目索赔增多的负面效应。
二、项目进度紧降低造价的调整弹性
大型公共建筑群建设项目往往在某一区域内具有标志性,一旦立项,其整体建设的质量、工期可调整空间极其有限。而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公共建筑群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大、内容涉及广、投资总量高,各项审批耗时多,故一旦启动建设后进度(工期)要求会极高,各项工作均需压缩时间而增加强度。
这势必会增加相当的费用,而建设项目造价本身的有限性使得此类费用调整难度较大,故在建设过程中两者矛盾较为突出,也给既定资金条件下的造价管理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三、单体建筑功能不同增加造价不确定性
大型公共建筑群建设项目往往是某一特定区域内较为突出的公众标志,其部分单体将成为城市地标,故投入成本较高;同时,由于同处于相同区域,还须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尤其是外立面。任一细小的变化都可能带来较大的造价变化风险。此外,各单体的功能定位不同,建设标准、周期定位不一,材料、构造各不相同,相应造价变化风险大,整体成本较难把控。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大数据网的小编认为大规模的项目建设可参考的资料有限,且需造价管理单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根据目前的取费标准和管理模式又较难以维持如此高成本的投入。这些因素均导致目前此类大型公共建筑群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成为难点,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现象时有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