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单位的预算员,做为做基层的人员是必不可少的,预算做的好不仅要让老板满意,还要让甲方满意。那么,建筑施工单位中的预算员需要练好哪些基本功呢?下面就由工程造价大数据网的小编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对各位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练好“三个基本功”
1、提高看图技能
识图看图是基本,拿到图,就知道个大概了,心里就有数了。要先从头到尾浏览整套图纸,待对其设计意图大概了解后,再选择重点详细看图。
2、熟悉常用标准图做法
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时常需要查阅各种标准图集,实在繁琐,如果能把常用标准图中的一些常用节点及做法,留在记忆里,在工程量计算时,不需要查阅图集就知道其工程内容和做法,这将节省不少时间,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
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及项目划分计算工程量是通过“计算规则”这个平台来进行的,不同的计算规则其项目划分、计量单位、包括的工程内容及计算规定有所不同。计算工程量,根据不同的计价方式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编制施工图预算,应按预算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应按《计价规范》附录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应按消耗量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
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
1、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是工程量快速计算的基本前提。
一个单位工程按工程量计算规则可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但每个分部工程谁先计算谁后计算,如果不作合理的统筹安排计算起来就非常麻烦,甚至还会造成一定混乱。
比如说,在计算墙体之前如果不先计算门窗工程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那么墙体中应扣除的洞口面积及构件所占的体积是多少就无法知道,这时只有将墙体计算暂停,又回过头来计算洞口的扣除面积和嵌墙构件体积,这种顾此失彼前后交叉的计算方法,不但会降低功效而且极容易出现差错,导致工程量计算不准确。
2、工程量的计算顺序
应考虑将前一个分部工程中计算的工程量数据,能够被后边其他分部工程在计算时有所利用。
有的分部工程是独立的(如基础工程),不需要利用其他分部工程的数据来计算,而有的分部工程前后是有关联的,也就是说,后算的分部工程要依懒前面已计算的分部工程量的某些数据来计算。
3、每个分部工程中,包括了若干分项工程,分项工程之间也要合理组排计算顺序。
比如基础工程分部中包括了土方工程、桩基工程、混凝土基础、砖基础等四项,虽然土方工程按施工顺序和定额章节排在第一位,但是在工程量计算时,必须要依序将桩基、混凝土基础和砖基础计算完后,才能计算土方工程,其原因是,土方工程中的回填土计算,要扣除室外地坪以下埋设的各项基础体积。如果先计算土方工程,当挖基础土方计算完后,由于不知道埋设的基础体积是多少,那么计算回填土和余土外运(或取土)两项时就会造成“卡壳”。
综合上述: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就是在计算工程量时,将有关联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前后依赖关系有序的排列在一起,然后进行计算,其目的是为了计算流畅,避免错算、漏算和重复计算,从而加快工程量计算速度。
通过上面工程造价大数据网的小编给大家简单的谈了一下建筑施工单位中的预算员需要练好的基本功内容,小编相信各位朋友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预算员这些基本功必不可少。
|